2017年03月30日 | 來源:中農孚德CFTest/網絡整理編輯
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和大眾消費觀念的轉變,很多人開始享受外出就餐和外賣送餐等服務帶來的便利。除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菜品之外,就餐環境的好壞也是人們挑選餐廳的重要標準。其中,就餐時使用的餐(飲)具是否經過嚴格消毒、保持干凈衛生,幾乎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。
如何判斷一次性消毒餐具是否合格?
1、觀察餐具的封膜是否有雜物、或有破損現象,消毒餐具的公司名稱、地址、消毒日期、保質期等信息是否清晰可辨。
2、未拆封之前,透過餐具的封膜檢查餐具外表,若有明顯裂痕或是缺口,說明該餐具質量存在問題。一般正規消毒餐具是可以經受住重復高溫消毒。
3、一般來說,一次性餐具消毒完華后會使用流動水清除餐具表面殘留的消毒劑、去除異味。所以,如果拆開包裝封膜就聞到餐具有消毒液的味道,說明該餐具消毒不合格。
4、合格的一次性消毒餐具應該都經由高溫消毒烘干,不會含有水分。但如果發現餐具表層發現污漬或是水漬、餐具發潮、包裝封膜有霧氣,都說明在消毒環節,該廠家為節省成本減少了風干環節。
5、拆開封膜后,用手觸摸餐具壁、玻璃杯壁,觀察是否粘手、玻璃杯是否有油垢,若是有粘手感或是表層有油垢,那么該餐具一定為不合格產品。
開餐前用開水燙一下碗筷有用嗎?
外出就餐的時候,不少人在使用餐具前通常會用開水燙一下碗筷。有人認為這樣可以沖走灰塵、有人認為這樣可以殺滅細菌。但這個操作真的有用么?
結果恐怕不盡人意。用開水燙碗筷,無法達到真正的消毒。
因為高溫消毒,不僅要有溫度、還要有時間。只有在一定長度的時間內、進行達到一定高溫的消毒,兩個條件兼具才真正會有較好的消毒效果。
一般餐廳提供的茶水,溫度最多也就是70-80℃,再把水倒在涼的餐具里,溫度通常都會降到50-60℃。這對于細菌的殺傷力就大大減小。這種一瞬間的開水沖燙,也許可以殺死部分細菌、沖走部分灰塵,但由于溫度和時間都不夠,肯定不能殺滅全部細菌。
消毒的時間和溫度條件
1)溫度
常見的致病菌,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志賀氏菌等,多數要經過100℃高溫作用1~3分鐘、或80℃加熱10分鐘,才能完全死亡。
2)時間
消毒的時間條件與溫度成反比。在100℃的高溫環境下,可能1~3分鐘就能將致病菌殺死。如果溫度再減低一些,那么殺滅它們需要的時間則更長。溫度如果再減到56℃,可能加熱個半小時也殺不死它們。
反復使用的餐具如何消毒、清洗?
(一)消毒的方法
1)煮沸
使用餐具前,將它們放入沸水中蒸煮大概3~5分鐘。可以再兌入約10:1比例的水和食醋,充分地浸泡蒸煮。(不過這種方法不適用于木筷。木筷受熱會變彎、減少使用壽命。這種方法可以去除餐具、特別是陶瓷餐具上的絕大部分病毒和有害物質,效果比較明顯。)
2)蒸汽
把鍋裝好水,等到快燒沸的時候,用支架作為分隔,將碗筷等餐具放在上面,利用蒸汽來殺菌消毒。
3)消毒柜
購買一個專業消毒柜,將洗干凈的碗筷等餐具放入其中,設置溫度為100~120度,然后消毒10~20分鐘。最后靜置幾分鐘再拿出,避免被燙傷。
4)藥物消毒
不耐高溫的餐具,特別是一些酒杯會遇熱爆裂、變形等,可使用漂白粉、氯亞明等消毒液進行浸泡。但浸泡時一定要注意藥液必須沒過餐具;藥液濃度一定要按規定要求操作:普通餐具用0.5%的漂白粉澄清液;肝炎病人的餐具要用3%的漂白粉澄清液;浸泡時間要充足,一般需15~30分鐘;浸泡后再用清水(最好用流動水)徹底沖洗干凈。
(二)清洗的要素
1)水
最好用熱水進行清洗。這點在遇到油污很重的碗或碟時效果顯著。因為熱水的去污能力強,而且還可以節省一些水。
2)洗潔精
最好選擇天然植物成分的洗潔精。泡沫少但清潔能力強,而且不傷手。
3)洗碗布
可以選擇純木纖維材質的洗碗布。吸水油性較強,較容易擦去餐具上的油污。不過洗碗布也需要定期消毒、或定期更換,一般每個月更換1次為佳。